什么是水污染。
水污染的定义:水中某些物质的存在,会改变水的化学、物理、生物或放射性特性,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,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,导致水质恶化。
1. 物理污染物。
物理污染物主要包括固体悬浮颗粒物、放射性物质。固体悬浮颗粒物会增加水的浑浊度,恶化水的感官性状,还能吸附水中的病原体如细菌、病毒等。。
当使用高浊度水体作为饮用水源时,会增加饮用水净化的难度,影响饮用水消毒的效果,从而增加水源性传染病传播的风险。。水体之中的放射性物质分为天然和人工两大类。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核生产废水、各种医疗和科研机构的废水等。。放射性物质通过接触或饮水进入人体,造成内部或外部辐射,导致肿瘤等疾病。
2. 化学污染物。
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,据估计有2200多种。。常见的无机污染物有铬、汞、铅、镉、砷、氰化物、磷、氮以及各种酸、碱等。。较重要的有机污染物有酚类化合物、苯类化合物、卤代烃类化合物和各种油类。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超过允许浓度时,可通过饮用水或食物链的放大效应,对人体造成急性和慢性中毒。。
3. 生物污染物。
生物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,其次是生活污水、医院屠宰废水、皮革、生物医药、食品工业废水。当水被生物制剂污染时,会引起水媒传染病通过饮用、接触等途径传播。常见的水源性传染病有痢疾杆菌、伤寒沙门氏菌、致病性大肠杆菌、甲型肝炎病毒等。